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十

赵炬明 高筱卉 教育文摘周报 2023-06-28

 编者按


质量提升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高等学校要把质量文化当作推动大学不断前行、不断超越的内生动力,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围绕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提出四个方面具体举措。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成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共识,部分走在“双一流”建设前列的高校已经率先推出提升本科教育的行动计划,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本周围绕本科教育推送15篇相关文摘,供读者学习参考。



SC改革是范式变革,包括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支持系统改革。


1950年代美国的大学课堂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课前不读书,上课就是忙着做笔记。学生最关心的是考试题和标准答案。学习的要点在问题与答案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而不是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认知结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心智和大脑都不能得到充分发展。


美国大学从1990年代起开始转变。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 “课前阅读、课中讨论、课后练习”的教学模式开始流行。课前阅读意味着学生要在课前基本完成记忆和理解的任务。通过课前阅读,学生得以建立起初步的认知模型。上课时学生们带着各自的认知模型来到教室,教师则通过组织讨论让这些模型相互碰撞、相互质疑、彼此矫正。讨论中学生们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认知模型,修正自己的模型,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模型。也就是说,课堂讨论发展了学生的高阶学习能力,即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能力。而课后作业和练习则给了学生实际运用其认知模型的机会,培养其应用与创造能力。显然,在这个三步曲中,课前阅读是关键。如果没有课前阅读, 课堂讨论、课后练习都无从谈起。如今这个模式在美国大学教学中已经相当普及了。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转变通常会引起三个有争议的问题,第一,教师应不应该把教学材料消化好后再教给学生?答案是,如果教师把材料消化好再交给学生,就等于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机会。在真实生活中是没人给学生当保姆的,学生必须通过真实阅读来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第二,如果把记忆和理解交给课前阅读了,那老师在课堂上干什么?答案是,教师应组织课堂讨论和其他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能力。把相对容易的低阶学习能力放在课外,而在课堂上集中培养相对困难的高阶学习能力,这才是真正的“翻转课堂”。第三,如果课堂上花大量时间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 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假设了“老师不讲、学生不会”。但这个假设在新模式中不成立。新模式认为,任何一门课,如果老师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模型,培养了其学习能力,那为什么还要教那么多呢?如果今后需要,学生可以自学解决。这不正是所谓“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吗?


总之,新模式的重点不再是知识记忆和知识数量,而是思维训练,是训练大脑如何思考、如何构建专业认知模式、如何进行高阶学习。因此说,新模式的特点是能力培养。


实施SC改革会遇到很大阻力, 阻力分别来自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首先是学生。新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习惯旧模式的学生会因此反对新模式。学习是要花精力的,而人天性懒惰,不愿意多动脑筋,因此会有学生反对新模式。有人认为,SC改革应当把学习变成娱乐,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这种想法很天真,因为它忽视了一件事,即学习是艰苦的劳动。有时你必须逼着学生学习。尽管教师可以把课讲得生动有趣,但这不能改变“学习是劳动”的本质。其次是教师。习惯旧模式的教师会说,我都教这么多年了,都教惯了,为什么还要我改?确实,新模式需要老师付出大量劳动,因此老师会因怕麻烦而反对SC改革。最后是学校管理者,会嫌麻烦而不想改革。然而,如果支持系统不改,教室里的变革可能持久吗?这是为什么美国从1990年代开始改革, 但直到今日仍然举步维艰。


总之,从美国的经验可以看出,阻力主要来自传统习惯。要克服传统惯性,改变教学模式,就要准备花大力气。对此学校要有充分思想准备。


关于如何推动SC改革,我们曾提出了12条建议,下面是最重要的五条:


第一是要开展普及性教师培训。我们大部分教师没有学习过脑科学和神经科学、青春期大学生发展、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学习心理学和学习科学,也没有接受过有关新模式的原理、实践与方法方面的培训,不知道如何做这种教学,因此应该对所有教师进行普及性培训。


第二是要实行全校性教学改革,防止劣币驱赶良币现象。为什么?如果同教一门课,A老师用新方法B老师用老方法。学生肯定会说A老师不好, 布置太多的作业、要做的事太多。结果是A老师得差评,B老师得好评, 这就是劣币驱赶良币。这种事在中美大学都出现过,应当引起中国大学注意。


第三是支持系统要配合教学改革。如果教师的观念变了,他们的教学活动就会变。如果教学变了,教学管理能不变吗?教学辅助措施、教师绩效评价、学校资源配置、学校行政管理、学校教学文化能不变吗?都必须随之发生改变。如果支持系统不改变,教室里的变革就不可能持久。我们必须注意, SC改革是范式变革,需要学校从思想到实践、从教学到管理、从使命到文化等所有方面都要发生变化。变化的最终结果一定是出现一个新的学校, 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


第四是领导。和所有重大改革一样,领导是关键。学校领导层需要为改革提供价值、方向、战略和支持,要妥善安排改革,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和步骤。如果学校领导层对SC改革认识不深刻、不全面, 缺少决心和力度,这种改革就不会取得成功,或者即使实施了,也可能是热闹一时然后半途而废。在美国,这类经验教训比比皆是。


第五是创设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近来的一些变化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正在出现。


在这五条中,关键是第四条。


(全文见《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第8期)


文章来源 | 《教育文摘周报》2019年第46期
责任编辑 | 王小五
微信编辑 | 孟思杨


数字化时代高校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九现代化进程中高校课程的人性放逐与归复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八中美本科课程学习期望与学生学习投入度比较研究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七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优先属性与基本架构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六新时期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五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四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三何谓好的大学教学?——30年来国外大学卓越教学研究的回顾、特点及启示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二大学本科的教与学:理论与经验、理念与证据 | 本科教学系列文摘之一设计思维 : 促进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深度融合面向创造力培养的STEM教学模式研究国际项目式STEM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启示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学本课堂视野下优秀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教育力?河南内乡菊潭学校  QGP学本课堂绽放色彩“智能+”推动教学创新智慧课堂的发展、平台架构与应用设计——从智慧课堂1.0到智慧课堂3.0基于智慧课堂的学科教学模式创新与应用研究人工智能赋能课堂革命:实质与理念智能化时代的文化变异与教育应对信息技术时代的课程论发展

  教育文摘周报  

关注教育动态 ▲ 纵览教育文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